jdb电子是沉下去的“沉”是沉下心的“沉”也是沉甸甸的“沉”
75岁的定安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患者叶阿公,一直忘不了去海口看病花过的2000元。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过冬时,“候鸟”老人王秀英突发脑出血,她的家属说:“如果保亭不能治,她可能人就没了”
看病由远及近,省去的不仅是各项开销,更是无数奔波劳累,换来的是患者信任,提升的是守护生命健康的效能。
为打通省、市县、乡镇、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壁垒,将优质医疗资源层层下沉,解决患者看病“远、难、贵”等痛点,2018年海南开启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老破小”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完成“整容式”改造。五年多来,基层医疗注入哪些“灵魂”?“小病不进城”目标是否基本实现?
“2000元钱咧!”1月9日上午,定安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住院病房13床的叶阿公躺在病床上,把不输液的左手从被窝里拿出来,比划了个“2”给海南日报记者看。
一到冬天,叶阿公的旧疾就会复发,省人民医院是他最信任的医院之一,于是每次病发,他都选择到海口看病。
“有一次去海口住院,孩子花钱雇人负责开车送我到医院,陪我办手续,安顿好我,等我出院了,又请人送我回家。后来我才知道,这一来一回,花了孩子们2000元钱呢!”叶阿公心疼这钱花得不值,也自责给孩子们添了负担。
2023年,情况不一样了!当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托管帮扶定安县人民医院,25名省人民医院的专家用自己的“下沉”,替代患者的“上行”。
如今,叶阿公躺在定安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享受着省人民医院同等级医疗服务,没了“2000元”的烦恼,加之县级医院诊疗的报销比例高于三甲医院,叶阿公这个冬天住院能省下的钱,可不止2000元。
1月6日,曾阿公因肝硬化出血,在澄迈县人民医院完成了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由于是老病号,他特别信任澄迈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卢宏全。
但曾阿公不知道的是,几天前的他,一度徘徊在“生死线”边缘。是在下沉澄迈县人民医院的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海医二附院)医生协同下,他最信任的卢医生才通过手术“拉”他回来。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中心卫生院的CT室内,医生正为患者检查头部。原图为新华社记者 夏天 摄
这样的协同医疗并非一蹴而就。过去几年,澄迈投入4亿多元建设县人民医院新综合大楼,但“巢”有了,没“凤”来。“市县医院招医学人才,真的很困难。如果人才队伍建设不好,医疗水平提升就不明显,就算患者愿意来,我们可能也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澄迈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邢隆坦言。
2023年8月3日,澄迈县人民政府与海医二附院签署托管澄迈县人民医院协议。在海医二附院的帮扶下,该院填补了大量技术空白。
走进澄迈县人民医院新住院楼,楼道、病房内干净明亮。病房两人一间,每个病床旁还特意配了张可以平躺的沙发供陪护家属使用。
“在这里看病,我很安心!还是这里好!”病床上的曾阿公指着一旁的沙发说:“你看,我老伴现在晚上还能躺沙发上睡觉,以前在别的医院,她要跟我挤在一个病床上,很辛苦的!”提起老伴为自己受的苦,曾阿公感觉比自己生病还难受。
2023年,我省印发《海南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逐级下沉实施方案》,一年多来,我省除海口、三亚、儋州外的16个市县,已确定托管帮扶9个jdb电子,技术帮扶7个,三家省属下沉医院已选派217名优秀医疗人才进驻市县医院,实现全覆盖,推动市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市县级医疗机构缺专家缺人才,普遍存在“招才难、留才难、培养难”的问题。唯有把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比如让好的医生长期持续扎根在市县,带动市县培养本土人才,才能有效提升市县医疗服务水平,带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发展,实现分级诊疗,满足老百姓就近看病的需求。
在保亭,一河段落差较大,河水泻下发出声响,响水镇因此得名。镇子深埋山中,百姓出山看病十分不易。
74岁的张国平曾是附近金江农场的职工,在响水镇生活了60年。由于患有高血压,他经常头疼。“如果我去一趟县医院拍CT,算上来回路程和排队,至少要折腾一天。”张国平说,他之前“懒得跑”,病也一直拖着。
1月10日下午,听说响水镇卫生院有了CT机,张国平骑着电动车十分钟就到了医院。“前面排队的还有两个人,很快就到我了。”可张国平还是忍不住心里犯嘀咕,有机器检查是好事,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医生诊断结果准不准,“镇上的卫生院有懂CT的医生吗?”
直到卫生院医生告诉张国平,检查结果是传输到县医院,由县医院医生诊断,他这才放下心来。
去年12月,保亭医疗集团为响水、加茂、三道三个偏远的乡镇安装了40排螺旋CT,与县医疗集团总院开展同质化医疗服务,在省内开启“卫生院有CT机”的先河。
“曾经的卫生院,上下两头不占,资金和人才都找不到支撑点。”响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吴敏说,通过医共体建设,响水镇中心卫生院成为保亭医疗集团分院,可以说是重获新生,也找到了发展底气。
患者“用脚投出来”的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与2018年比较,2023年保亭县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门诊诊疗人次显著提升,响水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58%。
不止保亭,让乡镇卫生院成为急救“前哨站”和诊疗“中转站”这一思路和理念jdb电子,在万宁同样可以清晰感知。
过去,农村及偏远地区出现急救患者,120急救车一般从市医院出发奔赴各乡镇。以万宁为例,最远的乡镇只是开车过去就要40分钟左右,往返一个多小时,留给病人和医生的抢救时间非常有限。
如今,一张覆盖万宁整个市域的15分钟院前急救网,正借助当地6个乡镇急救站点全面铺开。“一方面,我们是拥有25个医生60多名护士的大急诊,可以承担起全市基层急救站的医疗资源下沉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基层卫生院医疗能力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可以放手让其承担急救站救护职责,提升院前急救力量。”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强文说。
实现了全市120统一调度后,作为医共体总院的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向院前前移,院前技术向现场前移。
过去,乡镇卫生院夹在市县级医院和村卫生室之间,“上不上、下不下”,找不清自身发展定位和方向,难以真正发挥基层患者“守门人”的作用。如今,县域医共体集团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赋能,让乡镇卫生院在分级诊疗中承上启下,成为守护急危患者的重要防线。
1月11日接近傍晚,在东方市感城镇感北村卫生室,村医陈志辉正在给村民进行检查,10分钟后,在约40公里外,东方市人民医院的值班医生根据心电图给出了诊断意见。
从1996年执业至今,陈志辉是老村医了。血压计、温度计和听诊器这三大件,曾经是他手里的“看家法宝”。
“以前被人家叫赤脚医生,诊所开在自己家里,看病全凭经验。”陈志辉说,2013年,海南建设了第一批标准化村卫生室,他有了正式的诊室。
“你看这台一体机。”陈志辉指了指身边一台A4纸大小的机器:“有十几项检查,我都可以通过一体机完成,检测数据也会通过网络备份上传。如果遇到疑难杂症,需要上级医院诊断可以用这个远程会诊呼叫,上级医院医生很快就会回应。”
一体机,全称为“5G+智慧医疗一体机”,2020年11月,全省2700家村卫生室拿到了这件诊疗新“装备”。
不仅功能强大,村医还能带着它“送医上门”。“如果村里的患者不方便到卫生室,只要带上一体机,我就能到患者家中为其做检查。”琼海博鳌镇沙美村卫生室医师何国书说。
此外,陈志辉和何国书的卫生室还有电磁波治疗仪、心电图机、设备消毒车、氧气瓶等辅助医疗用具。
智慧医疗的赋能,也让村医不再单兵作战,有了乡镇、市县甚至省级“智囊团”。老百姓的慢病管理,也成为他们新的发力方向。
“村里哪个人有什么慢病我们都一清二楚。”陈志辉坦言,曾经接诊“看不明白”的病,都是留给患者一句“你到别处看吧”。可如今不同了,“如果我看不准,可以用远程设备找上级医院看,远程解决不了的,我还可以按照流程转诊患者到对应帮扶管理卫生室的乡镇卫生院,卫生院解决不了的再转诊到市医院。”陈志辉的背后有了“智囊团”。
“我虽然是老村医了,但我乐意学新的技术,乐意用新的设备帮村里的人看病,别看我岁数大了,可我越干越带劲咧!”陈志辉的村卫生室门口,特意摆着他养的花。
几盆花娇艳艳地开着,日头已落,天还未黑,习习微风吹拂,花枝摇曳,就这样静静地守护着感北村。
村卫生室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医疗服务机构,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健康防线”。通过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海南村医待遇得到大幅提高。智慧医疗的赋能,也让村医不再单兵作战,有了乡镇、市县甚至省级“智囊团”。老百姓的慢病管理,也成为他们新的发力方向。
海南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到底如何?对于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有一些零散的了解,经过连续一周对9个市县的走访,让我对海南基层诊疗服务有了新的系统认知。
一个很直观的变化,就是无论走到哪个乡镇卫生院或者村卫生室,都见不到老破小了jdb电子,取而代之的是干净透亮、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基层医疗机构。走访中jdb电子,我看到有些市县在医疗上的投入下了真功夫,动了真心思,也让患者感受到了线年海南基层标准化建设的成果已然显现。
医疗服务的提升,不只是设备的更新,更有赖于技术人才。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专业的人去操作,并给出准确的判断和诊疗方案。无论是县域医共体建设,还是以省内大型三甲医院为依托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都是将区域医疗机构实现捆绑式发展,以强带弱,将“帮扶”不仅仅停留在“帮”的程度,而是连带了责任、给予了压力。好医生下沉不再是一阵风式的走马观花,而是通过系统集成jdb电子、科学规划、政策保障,让医生定下心来搞“事业”。
还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信息化给基层医疗机构的赋能。无论是“三医联动一张网”还是5G的使用,都已经延伸到最小的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并且使用频繁。基层医疗服务人才的缺口并非短时间内能够解决,但信息化的应用让哪怕再偏远的村落,患者都能通过一体机和远程诊疗系统迅速通联到上级医疗机构。信息技术打破了空间的阻碍,将几级医疗机构串联起来,带动部分医疗资源“一竿子插到底”。
整个采访中感受最深的,其实是我们随机采访患者时,他们的真情流露。澄迈县人民医院患者曾阿公的一句“能在家门口把病看好,真好”,代表了多少基层患者的心声。让群众满意,也是海南卫生健康系统多年来不断探索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路径的最终目的。
海南将16个市县划为东中西3个片区,分别由3家省属三级公立医院托管和技术帮扶县级综合医院
通过紧密型公益性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
一周融媒汇 三亚年货节点燃鹿城节前消费热情…上周市县融媒看点精选市县融媒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