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我市将加快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提升镇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宁河区作为涉农行政区,在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上快马加鞭,去年7月宁河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揭牌。通过优化区镇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倾力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有效解决群众就医难、就医烦、就医远问题。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每一秒的抢救时间都弥足珍贵。但是对于生活在乡村、离大医院距离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如何及时得到救治是个难题。
“我们这个村卫生室就是个胸痛救治点。”宁河区丰台镇北埋珠村卫生室负责人王振理告诉记者,村里人如果因为胸痛胸闷等症状来卫生室看病,会让患者先做个心电图,并开启与宁河区医共体总医院(宁河区医院)的远程会诊,如果宁河区医院认为需要转院治疗,村卫生室按照宁河区医院的方案缓解患者症状,争取时间,宁河区医院同时开启绿色通道,患者到院能得到及时救治。
丰台镇是宁河区离宁河城区最远的镇之一,单程就有30公里左右的路程。如果病情来势汹汹,需要更为复杂的诊疗时,村卫生室的处理能力有限,怎么办?
宁河区医共体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在宁河区医院原有胸痛中心和创伤中心基础上创建区域胸痛中心、探索建设区域创伤中心。胸痛救治中心联合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影像科、介入室等科室,建立多学科联合诊断(MDT)治疗体系,并在芦台、七里海、潘庄jdb电子、丰台医院等9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胸痛救治单元,共建胸痛诊疗网络,推动开展胸痛患者联合救治。区域创伤中心建设自启动以来,为急、危、重创伤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救治窗口和绿色通道,有效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减少创伤损害。
“我们作为胸痛救治单元,患者来了之后,走绿色通道,先救治后付费。先抢救,用上药,同时将检查结果上传到宁河区医院,远程会诊jdb电子,如需转院,我们医院就有120急救车,马上送到宁河区医院进行救治。”丰台医院院长贾文全说。
宁河区医共体内实行“一号制”分级诊疗办法。患者在分院挂号就诊后,如需向宁河区医院转诊,无需额外挂号,可凭借分院挂号单(72小时内有效)及有效身份证件到患者服务中心,由工作人员根据身份证查询、核实上转信息接诊,做好登记,给予办理免费就诊卡,并指引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医共体内转诊病人免挂号费,享受转诊绿色通道诊疗服务。实施医共体“一号制”后,转诊患者就诊平均时间缩短了约30%。
不仅仅是急性心肌梗死、外伤等危重急难病症患者享受到了医共体带来的便利,“小病”、慢病患者同样受惠。
“我们这里随时可以远程诊疗,非必须村民不用大老远地跑到宁河区医院了,因为去宁河区医院,给他们看病的大夫就是远程诊疗面对的人。”王振理说,有些药品村卫生室没有,可以由远程诊疗的大夫从宁河区医院开出,直接快递到村里,相当于增加了村卫生室的药品储备。
按照“调结构jdb电子、重管理、建机制、强基层、保健康”要求,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普惠可及、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宁河区加快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配置镇村卫生资源,明确村卫生室职责,加强村卫生室和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保即用即报jdb电子,辖区居民就医实现就近取药,切实打通“医疗最后一公里”,使辖区患者“小病不出村,看病购药有医保”。
家住七里海镇小八亩坨村的孙雨因为孩子发烧咳嗽,到七里海医院看病。孩子拍了胸片后,短短几分钟就得到了宁河区医院影像中心专家的诊断结果。“上这儿拍个片子,传到宁河区医院的平台上,专家及时地通过片子给我们诊断,就觉得更放心、更安心。”孙雨说。
宁河区医共体不仅为患者提供通过远程诊疗享受三级医院医生诊治服务,而且提供专家下沉到街镇医院面对面服务患者的机会jdb电子。
“大娘,药可不能这么吃,不能吃一周停一周,要一直吃才有效。”宁河区医院呼吸内科马云天副主任医师在七里海医院对患者刘红英说。“以前没人告诉我阿司匹林不能这么吃,”73岁的刘红英大娘说,老伴儿身体不好,自己年龄也大了,去宁河区医院不方便,没想到能在镇里的医院让宁河区医院的专家看病。
作为宁河区医共体总医院,宁河区医院的医生下沉到各街镇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在七里海医院,记者看到10名在这里出诊的宁河区医院医生正在为患者答疑解惑。
坚持公益属性,致力于精准、精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宁河区多措并举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创新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就是举措之一。宁河区充分发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作用,进一步拓展医改广度和深度,实行“1+N+10”模式,即以宁河区医院为牵头医院,区中医院提供中医药技术支持,整合分布在东、中、西部的10家卫生院,以业务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为纽带,探索一体化管理等多种形式,完善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推动医共体内医师执业规范化,支持医共体内医保服务医师多点执业,助力基层开展更多诊疗项目。用好现有网络数据平台,打通区、镇街、村平台对接端口,实行医疗中心软件统一管理,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互认,充分发挥医共体建设的最大优势。
“自从宁河区医院的外科专家来了,到我们这儿做择期手术的就多了。”贾文全告诉记者,原来做疝气等可以选择时间的手术,患者更想去大医院找专家做,但是路途远不方便。“现在专家到了家门口,麻醉师也是从宁河区医院来的,手术器材也是直接从宁河区医院领来的。有时候丰台镇的患者到宁河区医院看病,能在我们这儿做的手术,大夫都让他们回来做,费用按一级医院算,比宁河区医院更低,又方便又实惠。”贾文全说,有的老人因为子女在外打工,以前怕去宁河区医院手术没人照顾,但是和家门口丰台医院的医护人员更为熟悉,术后短期住院可以得到很好的护理。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群众,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也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带动基层医疗水平提升。
“这个治疗方案没问题。”马云天对一位拿着化验单来请教的七里海医院医生说。这名医生有一位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化验结果有两项指标偏高,他马上找马云天咨询。马云天详细了解了治疗方案,再结合化验结果,告诉他:“化验结果只是个参考,病人的情况在好转,说明治疗方案可行,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
“跟着马云天主任,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七里海医院医生张雅雯说,马云天来出诊,她一直跟在旁边,“我们基层医院的医生对于有些疾病的认识不足,跟着宁河区医院来的专家一起出诊,听他们给患者讲解,自己也加深了对疾病的了解,以后可以给患者普及相关知识。”
“我们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立了影像中心、检验中心、专家下沉、远程会诊、上下转诊、人才培养等有效手段,方便了患者就医,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贾文全说,作为基层医院的管理者,他特别感谢宁河区医院的专家们对丰台医院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带来的帮助,“我们是基层医院,很多规划不知道怎么做。宁河区医院的专家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比如护理流程的建立、医院文化建设等。”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把患者留在基层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宁河区医共体实行“家医团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服务,将二、三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团队,以慢病管理为抓手,通过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特色家医团队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将患者满意度放在首位,实行“3+1+N”模式,“3”为高级职称专家、住院医师、执业护士组成,“1”为公卫医师,“N”包括乡医、网格员、中医师等,共同组成团队,多团队签约,提供24小时家庭医生专属服务。重点体现“3+1+N”中N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宣传推广家庭医生签约。
像马云天这样的专家每次到基层医院出诊,经常会拿出半天时间对基层医护工作者进行培训。“我们经常下乡,除了培训,还会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出诊。”马云天说,“在基层医院面对病人,很多时候讲解要深入浅出,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培养他们预防疾病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下基层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非常有意义。”
宁河区医共体的新任务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加快推进坐落在宁河区的清河农场、芦台农场、汉沽农场医疗一体化发展。宁河区医院与北京市清河农场、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等地的区域医院,对患者开展医学影像共享服务,通过远程影像会诊,为患者及时提供影像诊断报告,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解决较偏远地区患者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后需携带照片到更高一级医院出具诊断报告的难题。
同时宁河区通过合作共建将医疗专家团队“请进来”,积极促进与三级医院合作,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签署了《医联体框架协议》,在落实重症、危重症患者诊治、转诊、会诊和技术指导的基础上,第三中心医院将派出重症医学、消化内科等专家团队,加大医疗发展、人才培养力度,与相应科室进行特色技术推介和专业对接。
去年12月30日,宁河区中医医院新址试运营。依托宁河区政府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战略协议,宁河区中医医院将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挂牌成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宁河医院,进一步加强医、教、研结合,借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定期坐诊、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打造优势特色中医院,持续推进宁河区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