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原标题: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保我省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闻发布会
12月29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就“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 努力保障全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工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师振军及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一同出席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按照省政府出台的《“食药安全,诚信河北”行动计划(2013-2015年)》部署要求,我省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全省范围内分三批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提高了全省县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推进了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2013年7月中旬,习在我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河北要牢记三鹿奶粉事件的沉痛教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加强源头治理,真正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为贯彻落实习视察河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群众观点、顺应群众期盼,省政府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出台了《“食药安全,诚信河北”行动计划(2013-2015年)》,并明确提出:制定食品药品安全县基本创建标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力争3年内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基本创建标准。
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工作,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我省县域面积大、人口多,食品安全问题相对突出。我省县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jdb电子,食品消费群体占全省的80%以上。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问题食品特别是问题儿童食品流向农村的趋势明显。有媒体称,农村已成为问题食品的“下水道”、“卸货场”。并且县乡村食品超市、集贸市场、小作坊数量增加较快,乡村红白事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这使得县及县以下食品安全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加强县域食品安全治理刻不容缓。第二,县及县以下是食品整个链条的主要产出环节。在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上,国际社会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即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只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就不会存在损害或威胁消费者及其后代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隐患。在这一链条上,种植、养殖环节多在县及县以下;我省40多个食品集中生产区和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基本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县域成为影响全省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第三,县级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古人讲,“郡县治,则天下安”。习强调,“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县一级工作做好了,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我省基层食品监管能力建设滞后,执法力量不足、执法装备落后,与监管工作需要不相适应。通过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工作,强基固本,夯实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础,也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目的。
2014年1月,省政府食安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认真总结以往我省食品安全和药品管理方面工作经验,特别是之前开展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监管理念,研究制定了《河北省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管理、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具体评价指标标准,这就确保了创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为各地组织开展好创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省级层面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力促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推动各县(市、区)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一是加大督导。省政府连续3年将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务督查的重点内容,2015年省委又将创建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督办落实范围,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位;省政府食安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多次进行现场调度,先后4次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二是砸实责任。将创建活动成效纳入对各市食品药品安全年度考评范围,并对前两批未完成创建任务的县(市、区)政府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强化了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意识和地方属地管理责任。三是科学评价。对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的综合评价更多地采取了委托第三方评价和社会公示的方式,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促进了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我省的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紧紧围绕强基固本、提升能力,结合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为一线监管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加强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建设。2014年开展创建活动以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就达1.08亿元,支持每个创建县6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仪器配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层监管能力薄弱这一短板。
(三)搭建八大平台。一是搭建法规制度体系平台。先后建立健全了问题发现、风险防控、违法惩处、应急管理“四大机制”,制定实施了风险分级分类监管、监督抽检、信息发布、有奖举报、行刑衔接等60余项制度,使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为解决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监管难题,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并出台了《河北省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等7项配套管理办法。二是搭建智能化监管平台。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资3600万元,开发建设了“智慧食药监”信息化系统平台和食品药品电子监管追溯系统,全省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原料乳粉、预包装熟肉制品、保健食品jdb电子、酒类等四类产品基本实现电子可追溯。三是搭建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平台。在全省食药监系统开展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活动,督促没有资质的市级检验检测机构取得资质,有资质的扩项;整合县级检验检测资源jdb电子,搞好规划,分步实施。四是搭建网格化监管平台。通过试点带动、整体推进,在全省逐步构建起“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五是搭建食品集中生产区整治提升平台。在全省14个食品生产集中区域开展了整治提升行动,推行园区化、标准化生产,着力防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六是搭建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平台。采取“透明厨房”、“视频厨房”、“隔断厨房”、“网络厨房”四种模式,在全部餐饮服务单位推行“明厨亮灶”改造提升。七是搭建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双提升”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先行打造100个食用农产品样板市场,着力提升市场开办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监管部门执法水平。八是搭建社会共治平台。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研发了“药安食美”社会共治平台手机软件,设立了“我要点评”等八大板块,开启了掌上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新模式。
2014年至今,我省共有174个县(市、区,含部分高新区、开发区)分三批参加了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经采取日常评价、各地自评、第三方评价、资料审核、实地核查、社会公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综合评价,确认171个县(市、区)完成了创建任务,创建县完成率为98.28%,其中三批创建县完成率分别为88.7%、81.25%和95.52%。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创建县(市、区)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开展创建工作,在落实责任、强化监管jdb电子、完善制度、创新举措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责任意识提升。各创建县普遍加强了食药安全工作的党政领导,强化了组织保障,完善了监管体系,充实了监管力量,加大了投入保障,落实了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全省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比创建前增长69.19%;市县两级对创建工作的总投入达2.7亿元,其中市级为1986.3万元,县级为2.5亿元。二是监管能力提升。各地健全制度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加强执法装备和技术支撑体系,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增强。创建以来,各县(市、区)执法车辆平均增长65.15%,执法装备投入平均增长149%;县级检验检测能力逐年提升,该项评价指标达标率从首批创建县的41.94%稳步提升到第二批创建县的57.81%、第三批创建县的64.18%。三是监管体系提升。各创建县普遍建立了全程监管、隐患排查、整改销案、责任追究、突发和舆情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协调规范、运转高效的制度体系;普遍建立了县乡(街道)两级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县乡(街道)两级食药监管机构、县乡村三级分区划片监管责任网,配备了村(社区)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辖区内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设置率、持证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食品药品监督抽检工作计划完成率、基层执法人员培训率、检验检测室在建率、12331投诉举报事项及时核查回复率等均达到100%。四是产业素质提升。各创建县坚持用市场思维、市场机制、市场办法,疏堵结合、打扶并举,对辖区内的食品药品集中生产区和特色产业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捣毁了一批制售问题食品的“黑作坊”、“黑市场”、“黑窝点”,实现了产业发展水平和安全水平“双提升”。创建以来,各地共捣毁制售假劣“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15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000余人,涉案金额近12亿元;全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总体合格率从2014年的95.18%稳步提升到目前的95.56%。五是群众满意度提升。各创建县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大风险交流和宣传教育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当地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和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不断提高。与创建前相比,各县(市、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总体满意度均提高了10-20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我省此轮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主要是强基层、打基础、建机制、保安全,不仅确保了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过渡期各项工作不间断,守住了不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较大幅度提升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整体水平,而且改善了市场环境,促进了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欠帐较多,基层基础薄弱,此轮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达到的标准还是低水平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层底子薄、欠账多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基层监管队伍装备、技术手段不适应监管需要的问题仍较突出;二是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制假售假、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等仍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仍需付出长期不懈努力;三是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形成,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提出的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和党政同责的要求,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参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做法,报请省政府同意后,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高水平、高标准的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省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健康河北提供强有力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新的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组建以来,在“食药安全诚信河北”三年行动纲领指导下,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克服机构改革期间,人员不稳的不利局面,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了很多工作,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我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在不断改善,不断提升。2015年,在国务院对各省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考评工作中,河北省的考核结果处于优秀行列。举几个小例子,比如,按照习振兴乳业的要求,经过这几年不懈的努力,我们河北乳制品产量已经达到了全国第一的水平,乳业监管也具有较高水平。在各类的国家质量抽检工作中,我省被检出的问题产品相对较少;在药品方面,药品一致性评价处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总的来说,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产业发展水平都是比较好的,对此,我们要认真客观看待,对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加强监管,再接再厉,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监管水平,切实保证河北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全省县级检验检测机构和能力到达什么水平?县级检查机构主要配备了哪些检查仪器,能开展哪些日常检查?
省委、省政府和我局高度重视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作,始终把加强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作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2015年,我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市、县、乡级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专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任务,通过争取国家支持,挖掘地方潜力,按照科学合理、实用分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全力推进全省特别是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同时在资金保障和设备配备上向基层倾斜,向急需建设的方向倾斜,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结合国家总局实施的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和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推动市县级食品实验室改造升级。二是为全省县级机构配备具备常规理化项目检验能力的检验检测室设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层检验检测能力薄弱这一短板,实现了县级常规检验室建设全覆盖。三是为乡镇派出机构配备了农残检测仪、多功能分析仪、食品快检箱等食品快检设备,覆盖全省约50%的乡镇派出机构,计划2017年实现全覆盖。四是投入科研专项资金,支持食品药品关键检验检测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监测检测产品研发。
第三批参与创建的67个县(市、区)中有64个县(市、区)综合评价得分在85分以上且无否决项,总体通过率为95.52%,分别比首批和第二批提高了6.82和14.2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办代表省政府分别约谈了未通过的第一、二批创建县,创建结果在省主要新闻媒体公布,并且这次评价为全省整体创建工作的最后一次评价,第三批创建县不再有延期创建评价的机会,因此第三批创建县党委、政府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在财政投入、人员保障及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均比首批和第二批有显著提高。如涉及党政同责评价的7项指标没有一个县(市、区)失分;县本级食药监管机构执法装备配备数量达到国家标准70%以上的有38个县(市、区),比第二批创建达标县提高了22.3%;监督执法涉及的18项评价指标有23个县(市、区)为满分;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安装率得满分的有62个县(市、区),比第二批创建县提高了30%;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综合满意度高于70%的有41个县,比第二批创建县增加36.2%,且没有一个县低于60%(第二批综合满意度低于60%的有8个县、有2个县在55%以下)。二是第二批未通过的12个县(市、区)此次综合评价分数普遍偏高,平均分达到了94.08分,12个县(市、区)知耻而后勇的劲头带动了参与第三批创建的其它县(市、区)查漏补缺、全力冲刺,提升了整体的创建水平。三是第三批创建工作是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到位的基础上开始的,准备的时间相对较长,且借鉴了前二批创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创建标准和工作推进把握的更到位、更有针对性。四是省级层面对第三批创建县的指导、调度力度进一步加大,采取了细化和量化自评依据材料及要求、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分南北两片召开现场调度会、将创建成效列入对设区市食药安全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等措施,极大推进了第三批创建工作任务落实。
今年,食安办等五部门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能否介绍一下我省的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省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政府食安办统筹协调调度,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着力治理和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构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清源”行动。全省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禁限用农药、兽用抗菌药、“瘦肉精”、畜禽屠宰、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农药生产、经营企业28578家次、查处违法案件172起、查获违法农药6731公斤。印制张贴“打击非法添加使用瘦肉精”通告15万份。查处私屠滥宰等违法案件80件、涉案物品2680公斤,清理小型屠宰点14个、无害化处理病害猪9607头、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8个。农资打假立案办结339件,货值金额105.7万元。
二是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净流”行动。全省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护公平促发展”集中整治不正当竞争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查处食品仿冒、傍名牌案件93件,罚没金额106.87万元。严厉整治农村市场食品商标侵权行为。办结各类食品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349件,案值1119.24万元,罚没金额1356.91万元,捣毁窝点5个。加大虚假违法广告的查处力度。共停播处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类违法广告980条。立案查处267件,罚款702.5万元。开展“红盾护农”农资打假行动。抽检农资5500批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50件,罚没405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2万元。
三是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清理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消除监管盲区死角。开展“清死角打窝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jdb电子。共排查统计全省小型食品生产经营业态22万家,整治提升33217家,关门取缔764家。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纳入了监管范畴。开展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56603家次,检查各类市场6902个次,排查食品安全隐患16914个,完成整改16368个,吊销许可证41张。针对张家口莜麦粉、承德隆化豆腐片等17种特色食品及糕点、蜂蜜产品,开展集中整治。组织开展了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冷冻肉品和病死猪肉市场清查,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强化案件查办力度,全省食药监管部门立案查办各类食品案件2728件,办结2164件,移送司法机关43件,查扣问题食品55798公斤。
四是深入开展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利剑”行动。全省公安机关共计侦办食品犯罪案件7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2人,捣毁制售假劣“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201个,涉案金额1.5亿元,发起全国集群(协查)战4起,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全省各级各职能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力净化农村食品安全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总体来说,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局面处于稳中向好、不断巩固的状态,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食品药品的安全状况上来看,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隐患和问题,我们和相关部门多次进行风险会商,收集了大量来自基层,来自监管队伍的监管数据和事例。总体上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不法生产经营者制假售假问题、农兽药残留的问题,还有一些非法添加。这些问题不是普遍的,但是确实存在。这是我们要不断提升能力水平,着力攻克和解决的问题。
二是,执法队伍建设问题。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在基层,主要是基层人员配备不足,执法装备、技术手段跟不上,落后于工作需要,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监管执法。
三是,社会共治氛围还不够浓厚。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是有效解决突出问题的出路,目前,社会各界对监管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还不够高,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为了经济利益千方百计的掺杂使假、非法添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包括媒体、公众、企业主体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饮食用药安全。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