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创新药”一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加快创新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医药大市场,已成为未来医药产业拓展新空间、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医药产业积极“出海”的大背景下,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中国药科大学客座教授、博士吴晓滨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栏目,就“推动国产医药创新‘走出去’”的话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吴晓滨:2015年以来,国家药监局持续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药品研发、注册、生产的全流程监管,提升新药上市速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医药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对创新医药产业还出台了财税、金融、人才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创新医药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生态环境。创新医药产业是一个政策导向非常强的行业,有了好的政策,资金、人才就会聚集起来。国产创新药的快速发展,让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缺医少药”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这些创新药不仅满足了我国患者的需求,不少药品还走到了欧洲、美洲等国际市场。
邢念增:我是临床肿瘤专家,近年来,在肿瘤领域,创新药物不断涌现,很多新药在临床上开始使用,比如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以及免疫药物等,而且我国一些肿瘤创新药已经开始走向世界,起到了行业引领的作用,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欣喜。
主持人:近年来jdb电子,我国鼓励医药产业创新政策与行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
宋瑞霖:我国医药创新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政策导向有着紧密联系。2006年,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国家战略。2007年,国务院将生物医药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大力支持。2008年国家设立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这些重要政策的出台,为推动医药领域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特别是《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的印发,具有里程碑意义,促进了我国药品管理法、疫苗法、专利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在此背景下,国家医保局的成立,开始了创新药医保谈判。通过政策叠加效应使我国医药创新生态环境有了历史性转变,同时也使医药创新产业得到了迅速扩张jdb电子。
数据显示jdb电子,2015年至2020年这五年间,中国医药创新能力排名全球第二。五年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医药产业整体是向上的。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医药创新能力如何进一步提升?我认为关键点在于,要不断完善制度,建立对创新更加适应、更加匹配、更加友好的生态环境。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创新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此迫切。
吴晓滨:我国医药创新的水平进步非常快,目前,创新药研发管线内的产品数量已占世界的20%左右。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我国在创新方面与国际还有差距,比如first-in-class(同类首创)的药物还不够多,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亟需创造一个更好的支持生物医药创新的生态体系。
邢念增:总的来讲,现阶段我国的医药创新形势喜人,信心坚定。这些年,国家在政策上对创新药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各种疾病的基础研究方面,比如肿瘤领域,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转化性研究方面实现了很多突破。但是,也应该意识到,我们与先进国家的新药研发还存在差距,需要继续埋头苦干jdb电子,为下一步推出更多原创性的新药奠定基础。
主持人:据了解,2008年至2020年间,国内共上市68个1类新药。这些1类新药走出去的情况如何?对于推动国产创新药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吴晓滨:目前,我国已有7款1类新药在欧美陆续上市,而且销售情况比较乐观。另外,还有不少新药在审评过程中。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未来,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为全球患者带去福音。
主持人:2023年,创新药赛道风起云涌,中国药企“出海”取得重要突破。您觉得要培育出中国自己的世界级医药大企业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宋瑞霖:2023年,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国外药企引入我国技术、购买我国创新药专利,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在该领域有所突破,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创新药的国际化水平在提升。但要真正把创新药做好,需要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为了生存把企业产品以及市场权益出卖给大型国际药企,来换取临床试验和研发资金,这一点需要引起关注和警惕。
如何用更好的生态环境、更好的政策来提升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我们高兴地看到,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这是我们特别期待的市场信号,只有让创新药的临床价值与市场价格真正对接,实现投资的回报,资本才会加入进来。同时,有良好的退出机制,资本才愿意早期、中期乃至晚期去投入。
主持人:目前,业界反映,有些创新药市场定价偏低,难以实现可持续性的创新。那如何在患者的可负担性与企业合理利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定价过低会对创新药走向国际带来哪些影响?
邢念增:我是一名临床医生,我个人的理想是希望病人能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治疗方法,能够用得上、用得起好药。但是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动力,这就需要在新药的价格制定方面有智慧、有技巧,既能使企业获得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也需要适合我国国情,使老百姓能享受到医药创新发展带来的好处。
吴晓滨:生物制药最大的成本是研发的成本,过去仿制药研发成本很低,只讲制造成本。但是创新药研发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研发成本在整个成本中占比超过90%,而制造成本仅占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科学的定价逻辑对于医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需要相关部门讨论解决方案,一方面兼顾医药创新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我国的医药创新不仅能服务于我国的老百姓,还能造福于全球的患者。
宋瑞霖:疾病无国界,在抗击疾病的道路上也应该没有国界。作为创新药的原发国家,我国创新药的定价过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药物在其他国家的定价,牵一发而动全局,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此外,创新药物的价格来自于它的价值,因此应树立以价值为导向的价格体系。而药品价值需要看市场需求的反应,因此很难用主观标准来衡定。
主持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实施jdb电子,区域贸易成本大幅降低,这为国产医药创新带来了哪些利好?国产创新医药是否迎来了“走出去”的最佳契机?
宋瑞霖:“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但要看到,全球医药市场依然以美欧为主,我国的药品监管体系尚未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国家认可,若想助力国产创新药“走出去”,相关部门要统一共识、形成合力,促进国产创新药的质量提升,共同助力国产创新药走出国门。
吴晓滨:我国的创新药在研发时应设立高起点,瞄准国际最高水平,无论是从疗效还是安全性上体现更高水准,才有可能得到快速审批,赢得国际声誉。这些质优价宜的创新好药,不仅能造福我国的广大患者,还有望惠及更多新兴市场国家的患者。对于创新药企自身的发展来说,也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好发展机遇。
主持人: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还需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如何从国家层面真正助力国产医药创新“走出去”?
邢念增:创新药想要走出去,医疗水平的提升需要先行一步,除了要有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同时要同步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能够助力新药研发和临床使用。
宋瑞霖:从国家层面推动创新医药“走出去”需要从两方面助力: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国家资源来进行创新医药研发;二是营造支持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吴晓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最活跃的市场要素。企业要做的就是做好创新研发,做好质量控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做大做强、提升水平,为本土创新医药“走出去”贡献力量,既服务中国患者,也造福各国患者。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