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如何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营造无障碍社会环境”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有媒体报道了杭州一群工程师和志愿者的公益事迹jdb电子,颇有启发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视障人士面临哪些困难和痛点?针对这个问题,这群工程师、志愿者蒙上双眼,“沉浸式”体验视障人士的日常。很快他们就发现,在“用药安全”方面,视障人士面临着独特痛点。
尽管在药房购药的时候,销售人员都会耐心介绍不同药品的有效期、用法、用量等,帮助他们熟悉不同药品的形状、大小、厚度,但是回家之后,他们还是无法通过触摸来区分不同的药品。一旦误服,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风险。
这件“小事”其实一点都不“小”。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从理论上说,他们都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这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痛点,这群工程师开发了一款盲文药盒,把药品关键信息和用药注意事项配置在药盒上。他们还开发了一套中文盲文字库jdb电子,免费提供给社会使用——相比于特制的盲文药盒,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医药生产企业在药品包装上配置关键的盲文信息。
痛点找准了,解决方案也提出来了,然而距离方案落地、解决痛点仍有不短的距离——有多少医药生产企业愿意在药品包装上配置盲文信息jdb电子,目前来看还要打一个问号。与普通包装相比,盲文配置带来一系列难题。有业内人士指出,盲文配置对包装材料的挺度、回弹性、适印性,油墨的黏稠度、耐磨度等指标参数都有更高要求;工艺难度、材料价格、生产经营成本,都是摆在医药生产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通过微观体验可以精准找到痛点,在解决方案落地过程中面临的现实瓶颈制约,则需要来自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的行业规范去推动突破。具体来说,健全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才能调动更多企业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承担起革新工艺、更新材料等带来的生产经营成本,肩负起营造无障碍社会环境的社会责任。
从国外的经验看,欧盟在2004年就明确要求,除特殊情况外的所有药品都要在外包装上使用盲文标识。在我国,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也已经对这个社会痛点做出了回应。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商品外部包装配置盲文、大字、语音说明书等,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识别。在正式实施之后,这一条款有望成为“药品配置盲文”的重要法律保障,根据法律规定具体细化的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将切实推动“药品配置盲文”相关工作的落地。
此外,还有业内专家建议,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立法条件的成熟,将来还可以对具体条款中“鼓励”的表述进一步细化,具体明确哪些药品属于“鼓励配置盲文”的范畴,哪些药品“必须配置盲文”。比如,可否考虑先在处方药包装上强制配置盲文,或者先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地区(如一线城市)先行先试药品包装强制配置盲文jdb电子,并相应地修改相关的国家标准内容,使涉及“药品配置盲文”的相关国家标准内容由推荐性上升为强制性,以切实提高药品包装配置盲文的覆盖率,更好地保障视障人士的用药安全。
剖析“药品配置盲文”这只小小“麻雀”,可以得到不少启示。从需求侧入手,也就是从残障人士实际的日常工作生活出发,可以更精准、更高效地捕捉痛点,找准他们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设施的改善、服务的提供、痛点的解决、需求的满足不但涉及技术方案、行业标准和产业规划等微观、中观问题,还要求在宏观的顶层设计、法规政策等方面做出回应和安排。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相辅相成、互相结合,既能帮助微观个体的个性化需求纳入宏观决策jdb电子,也能帮助宏观层面的决策和规划更具包容性,为更多微观个体的具体需求提供普适性的解决方案,更好地营造无障碍社会环境。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